而宽窄巷子商圈、玉林商圈、建设路-万年场商圈和九眼桥商圈的周末餐厅,平均等位桌数分别为250桌、176桌、168桌、58桌。
常常有不懂成都用餐文化的外地人,在夏日里的店门口,看到一字长龙或三位数的排队桌数而焦躁不已。
不信你看,即使头顶30度的大太阳,建设路的各个小铺前依旧热闹,直到夜晚,顾客们仍一脸期待,商家们还是笑语盈盈。
结果火锅店前排队的盛景,着实给这个小伙子吓了一跳,那是至今都让他震惊的名场面。
成都老板深谙成都人的性格。他们明白,成都人不会因为看到前面还有乌泱泱的人头,而放弃对鸭肠毛肚,还有锅巴土豆的追求。
重庆人下班后爬坡上坎可能是为了一顿火锅,要排上两三个小时。听说离小龙坎春熙路店不远的大龙燚太古里店,上海人平日里忙着在朋友圈po精致的下午茶。不过,小李才略微平静了下来。最火的时候,广东人每天上午埋头吃早茶,买到一个面包或者一杯奶茶,占领了成都高端地标IFS的喜茶和奈雪的茶,有人排了5个小时才吃上,
你看他们,有的拿着蒲扇,有的吃着店家给的水果零食,有的在组队吃鸡,还有三三两两的交谈。
至于什么精致的妆容,什么几千块的衣服,还有偶像包袱,在开始排队那一刻,都不重要了。在吃面前,你我皆凡人。
但你看看周围的成都人,他们可能会安抚你,年轻人,坐下来,吃点瓜子不要急。
去年9月份第一次来成都上学的大学生小李,在众多火锅店中难以抉择,听说成都还不少一些以假乱真,傻傻分不清的火锅品牌。
一个在成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土著也没料到,有一天上午11点他在集渔开始排的队,在晚上9点收到了用餐通知。
收到通知那一刻他泪流满面,本打算吃午饭,却解决了晚饭。他只能自我和解,虽然时不待我,但美食待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