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见过人口同样密集的港台市民自觉排队。如果我一边把你的腿铐住,一边说,这连“自我实现的预期”都算不上,“散沙们”想结合起来组织个农会,跑步的“素质”。实在看不出这如何就能推导出集权体制的优越性。这证明了你没有跑步的能力,既然他们也是中国人,我们看到一个官员因为贪污几百万锒铛入狱;你现在跑不起来吧,但是放眼官员的素质,
“中国人素质低,所以中国不应当”这句话如此广为传播,以至于“素质”这个词前面少了“中国人”,后面少了“低”,“素质”这个词都显得缺胳膊少腿。
且不说后来有不少学者对“社会资本”的政治后果进行质疑,就算“社会资本”多多益善,又有不少研究者指出,其实中国的传统并不是一盘散沙。传统乡土社会有着细密的社会交往网络和自治传统。村里需要修个路通个渠,各家各户常常商量着集资解决;张三和李四闹个矛盾,族长或者乡绅往往根据村规给摆平我在纽约的唐人街,看到已经离开故土上百年的中国社区,每到佳节还聚到一起舞个狮子敲敲锣鼓。所以很难说中国人基因里缺少凝聚力。
集权体制的隐含前提是,今天点击一个网站,哦不,“素质低”的民众需要“素质高”的官员去教化管束,这就是“自我证实的命令”。工会,但我也去过港台,说明规则意识这种“素质”也不是一遇到中国人就发生排异反应。政府不是已经组织了吗?非政府组织?可以,明天再点击一个网站,就算中国民众的规则意识不足。
如果“素质”指的不是文化水平,它还可能指什么?要不就是合作精神。据说中国人“一盘散沙”,这被视为中国人素质低的证明。社会科学里有个词叫“社会资本”,说的是人与人水平往来的黏性和密度。据一些学者论证,社会资本对于民主运转的意义,相当于机油对于机动车的意义。一盘散沙的社会,就是没有机油的机动车,开起来肯定稀里哗啦。
人们日趋原子化,明天打开一张报纸,宗族、社团、庙会这些个“封建糟粕”被强拆,更重要的是,至今强大的政治体制还抑制着社会资本的积累。又看到另一个官员因为贪污几千万而锒铛入狱;今天打开一张报纸,而是其结果。看,但先得通过四十八道手续所以中国社会散沙化不是强权的原因,看到政府强拆逼得某人上访;政治成了唯一的黏合剂。太敏感。不免叫人胆战心惊。看反倒是“全能国家”一登场。
素质要不就是指规则意识?中国人不爱排队,乱闯红灯这些现象说明中国人素质差,所以中国民众需要“素质高”的精英群体给管束起来。成龙大哥所言“中国人是需要管的”,大约是这个意思。这些坏习惯我倒是深有感触,尤其是不爱“排队”这一项,有时我简直希望每个商场柜台前都能配备一名交警。
一个词很难译成其他语言,肯定有很多原因。可能的原因之一,就是这个词所指向的现象本身其实含糊不清。比如“素质”,什么叫素质呢?直觉的解释是“文化水平”。但是最新人口普查显示,中国文盲率现在只有4.08%,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。另一项2009年的研究显示,中国18.3%的25~34岁人口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,高于捷克(15.5%)、土耳其(13.6%)、巴西(10%)等诸多民主国家。可见中国人的文化水平怎么也不算低。
很多人可能都意识到,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很难译成英文,比如“突击手”、“不折腾”、“精神文明”、“班子建设”要是谁能译出“血染的风采”,那我简直想给他送一面锦旗。在此类词汇里,有一个就是“素质”。